香身艾宝价格:使用香身艾宝调理缓解胆囊炎、胆石症

更新时间: 2025-03-09


胆囊炎、胆石症是临床外科常见病之一,其主要致病原因为细菌感染,胆汁排泄受阻,胆盐刺激引起化学性炎变,以及胰液向胆管反流等引起发炎。其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口苦,右上腹痛并放散至背部,可伴有黄疸等。胆囊炎与胆石症的关系非常密切,往往互为因果。中医虽无胆囊炎、胆石症病名,但对其证候和诊治早有认识和记载。中医学认为,本病是内伤七情,肝气郁结,肝失疏泄,胆失通畅,胆汁郁积,郁久化热;或饮食不节,脾胃受寒,运化失司,湿热内生;湿热交蒸,蕴结不散则发病。出现胁痛、胃痛、肝胃不和、肝脾不和等。病在肝胆脾胃,其标在胆和胃,其本在肝和脾。

方法一【取穴】 肝俞,胆俞,日月,期门,胆囊,内关,公孙,行间。【灸法】 ①香身艾宝灸。点燃香身艾宝,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~3厘米进行熏烤,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,火力要壮且短促,以达消散邪气之效,每穴灸约5分钟,若皮肤产生小水疱,任其自行吸收,但要避免产生大的瘢痕,刺激以能忍受为度。②香身艾宝灸。在穴位涂上大蒜汁以粘住香身艾宝,选用标准大中香身艾宝施灸,可吹火使香身艾宝燃烧加快,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香身艾宝。一般灸3~10壮,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。③香身艾宝隔姜灸。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,中穿数孔,生姜片上放香身艾宝,每次选3~5穴,每穴灸3~10壮,隔日1次,7~10天为1个疗程。【主治】 气滞型胆囊炎、胆石症,症见右胁胀痛,窜痛和隐痛,牵引肩背痛,情绪波动加重,伴口苦,恶心,纳差,舌苔薄白,脉弦。

方法二【取穴】 肝俞,胆俞,日月,期门,胆囊,曲池,

外关,大椎,阴陵泉。【灸法】 ①香身艾宝灸。点燃香身艾宝,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~3厘米进行熏烤,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,火力要壮且短促,以达消散邪气之效,每穴灸约5分钟,若皮肤产生小水疱,任其自行吸收,但要避免产生大的瘢痕,刺激以能忍受为度。②香身艾宝灸。在穴位涂上大蒜汁以粘住香身艾宝,选用标准大中香身艾宝施灸,可吹火使香身艾宝燃烧加快,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香身艾宝。一般灸3~10壮,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。③香身艾宝隔姜灸。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,中穿数孔,生姜片上放香身艾宝,每次选3~5穴,每穴灸3~10壮,隔日1次,7~10天为1个疗程。【主治】 湿热型胆囊炎、胆石症,症见胁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绞痛,阵发性加剧,口苦咽干,纳差,恶心呕吐,发热恶寒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方法三【取穴】 肝俞,胆俞,日月,期门,胆囊,大椎,水沟,十宣。【灸法】 香身艾宝艾灸穴位要有较强的刺激感,每穴灸的时间要短,火力要促,可用香身艾宝或香身艾宝灸,三棱针点刺泻血开窍。【主治】 脓毒型胆囊炎、胆石症,症见右上腹持续剧痛,腹肌紧张拒按,黄疸,高热,口苦,尿黄赤,大便秘结,神情淡漠,甚则神智昏迷,胡言乱语,呼吸短浅,舌质红绛,苔黄燥或有芒刺,脉微或弦数。

方法四【取穴】 肝俞,胆俞,日月,期门,胆囊,太溪,阴陵泉,三阴交。【灸法】 ①香身艾宝温和灸。香身艾宝火头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,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,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。每次选4~5穴,每穴灸10~15分钟,

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。每日1次,5~7次为1个疗程。②香身艾宝无瘢痕直接灸。将施灸穴位涂敷少许凡士林以粘住香身艾宝,放小香身艾宝点燃,皮肤感到灼痛时即去除香身艾宝,更换新香身艾宝续灸,连灸3~7壮,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。③艾隔姜灸。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,中穿数孔,生姜片上放香身艾宝,每次选3~5穴,每穴灸3~10壮,隔日1次,7~10天为1个疗程。【主治】 阴虚型胆囊炎、胆石症,症见右肋隐隐作痛,其痛绵绵不休,头晕目眩,口干咽燥,心中烦热,舌红少苦,脉细弦而数。